图像一:妈妈和玉霜姨

图像二:浒茂地图

图像三:西湖18组
(1932年)

妈妈的民国记忆:1930-1940

庄燕南 2017.1.12

序言:妈妈林守准的回忆跨越民国十个年头,从1930到1940。年份是准确的,因为书面记载林守准毕业于1932年西湖小学高小第18组,而妈妈高小读了三年,即1930-1932。然后有红军入漳(1932年)的记载,有日本入侵中国及厦门的年份(1937,1938),最后有爸爸和妈妈的1939年的结婚照片。地点涉及到石码、海澄、长泰、鼓浪屿、 过溪、浒茂、港仔尾,大都位于九龙江流域,见题首的九龙江流域地图(击打可放大)。 另外,本文的记忆是妈妈的,但口气是我的。例如,我称大姑婆的人,是她的姑姑,即妈妈的爸爸的妹妹。

 

 

1930年,妈妈从石码民立私立小学毕业后,本没有钱去西湖小学读高小。幸好大姑婆的一个同学在西湖小学教书,就让妈妈作为教师家属免费去读。 读高小时,她的同班同桌的同学是林玉霜【图像1】。玉霜的妹妹玉环小二岁,低一班。她们三人成了很好的朋友,还在菜园里结了拜。有一年暑假,妈妈还跟玉霜玉环到她们在浒茂【图像2】的家住了两个月。石码的四乡都是鱼米之乡。妈妈记得“放斗门”时(“放斗门”即拉起水库或溪流的闸门)她们守在闸门口,可以很轻松地捞到一脸盆的淡水鱼虾。妈妈和玉霜毕业于1932年,是西湖小学第18 组。毕业时全班只有五个学生【图像3-西湖18组1932年】,据龙海实验小学百年纪念刊。但学校还是为他们出了一本印刷精美的硬皮的毕业年鉴。我读小学前学识字就从妈妈的毕业年鉴开始。


图像四:妈妈和宾姐

图像五:海澄姨父母

1932年秋,妈妈到龙海一中的前身石奚农业中学(?)读初中。因为她每年都是班里的前三名,所以三年初中都是免费的。1935年她们初中毕业是第 17 届,全班只有八名学生。当时,石码只办到初中,读高中就得去漳州或厦门。玉环和玉霜家里有钱去升学,妈妈就再没机会上学了。下面是妈妈的亲笔回忆:

红军入漳(漳州)以前,石码人有女眷的惊慌得很,纷纷想方设法逃到内地去。外婆带着一男二女,行动不便,就想把年长妈妈二岁的(后来的海澄)姨母嫁出去。正好有(后来的)海澄姨父来提亲,但要求先见面。但姨母死活不肯去跟人家见面。外婆无奈,叫妈妈带着大舅母的小女儿去跟人家见见面【图像4】,也看看男方是什么样子。海澄姨父看了妈妈,说妹妹有这个样子,姐姐应该是不错的,同意了。妈妈回来跟外婆说,那男的眉角上有个疤【图像5】。外婆说有疤没关系,夫家还行,就可以了。但姨母还是不愿意。外婆只好把大舅和大舅母结婚的礼品嫁妆全部拿出来给姨母当陪嫁。姨母坐着轿子嫁出去的第三天,外婆家就全家坐吴璇家外公的肥皂船从石码镇下水,沿九龙江溯江而上长泰【题首图,可看到长泰地名】。船沿江行走的时候,妈妈躺在船舱里看沿岸景色,突然看到堤岸上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个女的穿的裤子的花色跟她为姨母做的很相似。再细看,原来那女的就是姨母,她正提着衣物,跟在挑担子的姨父的后面。妈妈连忙告诉外婆,并高喊姨母的小名,把他们接到肥皂船上。下面是妈妈的亲笔回忆:

图像六:红军楼题词

图像七:洪徽音

第二次“逃红军”,是随石码礼拜堂的教友们逃到鼓浪屿,住到了鼓浪屿教堂里的会所里。听说海澄姨父母他们也逃到了鼓浪屿,但不知在哪里。有一天,妈妈突然看到龙头一户人家的室外水泥楼梯上,坐着一个女的很像姨母。果然是。这是妈妈第二次在逃难途中找到失落的姨母。后来红军果然入漳,而且到了石码【图像6】。民众倒没有受到干扰。妈妈原来就读的西湖小学的老师洪徽音还跳了出来,成了石码镇出名的“红军婆”。妈妈是洪徽音的学生。有一次,西湖小学的一位教书先生跟太太闹意见。太太回“过溪”娘家不肯回来。学校派妈妈这个女学生陪洪徽音这位女老师去过溪当说客。妈妈很高兴,因为她得了一天假,陪女老师出门,还在那位先生娘家吃到一顿点心。十分遗憾的是,红军撤走时这位“红军婆”跟了去,,第二年(1933年)就在江西瑞金被“党内左倾路线执行者杀害”,年仅23岁【图像7】。

图像八:港仔尾


图像九:爸爸和张建宗

图像十:龙眼树下


图像十一:玉兰花树下

1937年,日本侵犯中国,随即在1938年占领了厦门。日本军队没有打进石码内陆,却常常出动飞机来轰炸。石码民众白天只好避难到附近的农村去,夜间再回来。妈妈随外婆家避难到离石码步行半小时的“港仔尾”【图像8】的亲戚家去。有一天,(后来的)爸爸跟朋友张建宗【图像9】也来找房子住,而且找到同一户人家。原来,这户“港仔尾”的亲戚跟妈妈和(后来的)爸爸双方都有亲戚关系。妈妈和(后来的)爸爸就在避难“港仔尾”的日子里谈起恋爱【图像10】,并在1940年结婚。他们的结婚照片,就拍摄于西湖小学的玉兰花树下。【图像11】

在那段时间,石码镇有条件的都在家里盖了防空洞。妈妈的王公巷娘家和浸水埕婆家都盖了。到我五六岁时,我还记得两家防空洞的样子。外婆家的防空洞在入大门后右手旁的小客厅后面。浸水埕家的防空洞在后房的后边。有一次我和爸爸玩躲迷藏,我就躲到防空洞去,并在我的阿姑的掩护下,赢了爸爸。那可是七十多年前的记忆了。

下面是妈妈给我亲笔信:

 
nanweb3 Welcome to Yannan's Website! 欢迎您造访燕南的网站!

Welcome to Yannan's Website! 欢迎您造访燕南的网站!


Updated October 5, 2022
网页更新
2022-10-05